消防宣传月,一起了解地下空间消防安全
11月是全国消防宣传月,主题是“预防为主,生命至上”。
一起了解一下地下空间的消防安全知识吧!
地下空间主要包括人防工程、商业空间、地铁等,各类空间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给火灾预防和控制工作造成困扰。大型化和多元化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趋势,但是大多数的地下空间相对比较狭小,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酿成严重后果。
地下空间的火灾特点
1.起火点隐蔽
封闭性是地下空间的基本特点,而且空间结构形式呈现出复杂的特点,使起火点的位置无法被及时发现,难以对初期火灾进行有效控制,最终造成严重后果。
2.气热难以扩散
地上建筑通常会设计较多的窗户等,当出现火灾后能迅速排烟;而在设计地下空间建筑时,受到地形地势等自然因素的限制,往往难以设计较多的孔口,因此在火灾中会造成烟气积聚的情况,气热的扩散受到抑制。烟气长时间积聚,会在达到一定阈值后出现轰燃的情况,或是在可燃物之间出现快速蔓延的情况,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3.疏散逃生困难
部分地下空间具有较大的纵深,而且未能对各个功能区域进行严格划分,在疏散逃生的过程中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向,引起恐慌和混乱。另外,在火灾中会发生停电的情况,内部光线不足,烟气也会对人们的视线造成遮挡,降低地下空间的能见度,从而使人们失去方向性,延误最佳疏散时机。
4.扑救困难
当地下空间出现火灾时,往往会伴随大量的浓烟和毒气,同时温度急剧上升,影响火灾扑救工作的实施。特别是地下空间安全出口数量不多,如果受到高温烟火阻隔,则会给消防人员的内攻救援造成限制,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增大。
虽然大部分地下空间都配备了相应的消防设施,但是未能定期做好维护和保养工作,比如排烟系统的性能下降,导致烟气对灭火救援形成困扰,而且也容易造成消防员受伤。地下空间的信号传输效果不佳,多种消防设备无法得到高效应用。
地下空间火灾常见原因
地下建筑空间火灾发生原因主要集中在人为因素和电气故障因素两方面。
人为因素方面,地下建筑空间内的人员有意无意都会出现一些危险操作,从而导致火灾的发生。危险行为主要包括吸烟、携带易燃易爆物品、用火等。
电气故障因素方面,由于地下空间电气设备、电缆数量较多,设备和电缆的应用受到潮湿、过载、老化以及管理维护失误等问题的影响,设备极易出现漏电、短路等问题,导致发生火灾事故。
地下空间火灾预防措施
(一)加强应急疏散以及排烟散热的效率。排烟散热效率是地下建筑空间火灾救援的关键,救援人员要充分利用通风口排烟处理,促进火灾现场毒气和浓烟的扩散,可拖延周围温度升高的时间。在实施机械排烟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喷水枪快速稀释烟雾。要把握喷雾机使用的时机和方法,以免导致火势方向改变等问题的发生,给救援增加困难。
(二)制定有针对性的火灾救援工作方案。了解地下建筑空间的结构、功能、布局等情况,从而能及时使用消防设施和安全通道。同时,还要了解地下建筑空间的应用情况和经营现状等,制定有针对性的火灾救援对策。
(三)火灾发生后第一时间采取一切措施救人。地下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管理人员就要及时疏散人群,启动消防控制报警系统,指导所有人员通过安全通道疏散。同时,消防人员要根据地下建筑火势制定救援对策。地下建筑空间结构复杂,无法准确判断是否存在受困人员,为了营救更多的人员,消防人员就要根据火灾情况和地下建筑的实际状况快速制定救援方案,避免火势进一步蔓延。
地下空间火灾扑救的关键
地下空间火灾扑救的关键
火场排烟问题
地下空间一旦发生火灾,特别是一些地下商场、隧道内汽车事故等,事故产生的烟雾多,但是现场排烟口少,烟雾在地下迅速弥漫,影响内部人员疏散和消防员灭火战斗行动。
一是自然排烟。人工开启窗户、疏散门、竖井和各处出风口,必要时在指定的部位凿开孔洞排烟。
二是机械排烟。通过消防控制室开始固定排烟风机或者排烟口排烟。要充分利用防火或防烟分隔,不使浓烟流向火点以外的区域、造成第二烟区或火点。
三是对于只有一个出入口的地下建筑,可利用冷热空气对流的原理,用一台排烟机沿出入口下部往里送风的同时,用另一台排烟机吊挂于上部往外抽烟,这样可促使形成烟气对流,排烟速度快、效果好;有两个出入口的地下建筑,应从进风口向里送风,从出风口往外抽烟,以加快排烟速度;有三个出入口的地下建筑,可选择两个出入口向里面送风,留一个出风口排烟。
四是雾状水排烟。使用喷雾水枪的雾状水驱赶烟雾,此方法适用于有两个或数个出入口的地下建筑,可从进风口或两侧出入扣夹攻驱赶烟雾。
五是使用高倍数泡沫排烟。可从没有阻力的出口开始,在喷射前先打开反向的出口或着火点前方出口,然后顺烟气流动方向喷射,使泡沫容易进入,烟雾排出。
疏散救人问题
地下空间一旦发生火灾,特别是地下的人员密集场所,由于出口少,人员疏散比较困难,加之火场烟雾大、温度高,消防员实施救援行动相对困难。作为初战力量要贯彻“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第一时间展开救援行动,严密组织,积极抢救被困人员。
在火灾初期阶段,地下空间内较多人员正在撤离,救援人员应迅速组织力量,进入内部引导疏散人员,携带照明工具作为引导标志,指明疏散路线,并掌握时机对人员可能被困的地方展开搜救,防止有人员滞留。
当确知有少量人员没有撤离,且位置不清时,应组织侦察小组深入内部,在侦察中救人。
当火灾处于猛烈燃烧阶段,有人员被封锁在某一部位,应组织若干作战小组,在充足水流的掩护下强攻救人。
在建筑面积大、结构复杂、被困人员多的情况下,应在加强消防救援力量的基础上,调集社会力量协同抢救被困人员。
火场防爆问题
地下空间发生火灾由于受氧气含量的影响,会由于不完全燃烧产生许多可燃气体充斥在建筑内,特别是地下空间内发生的危险化学品燃烧泄漏事故,一旦达到爆炸极限,很容易发生爆炸事故或者轰然。因此,要事先检测地下建筑内的气体,在缺氧或有爆炸性气体的情况下,不能将消防车贸然驶入。进入长距离隧道内灭火的消防车在空气含氧量不足的情况下会熄火,而且熄火后不能启动,这时要组织人员往外推。消防员在扑救过程中要掌握现场情况,加强对事故现场的检测,谨慎处理,采取有效的防爆措施,杜绝着火源。
火场照明问题
地下空间一旦发生火灾,内部的线路设备可能会自动切断,加之地下工程采光性差,即使是白天,在烟雾的影响下内部的可视性也不好,严重影响消防员战斗行动。因此,指挥员在战斗部署中要重视火场照明工作,除深入内部的人员要携带相应的照明设备,还要充分利用各种照明设施,以便于开展火场疏散救人、灭火作战等工作。
个人防护问题
地下空间火灾的一个特点就是内部温度高,因此内攻消防人员一定要加强个人防护,同时还必须要有水枪配合作战。即使穿着避火服或隔热服的消防员也不能在高温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环境温度与时间是成反比的,环境温度越高,保温隔热时间越短,数分钟高温就会侵入防护服内,骤然升高的温度会使消防队员伤亡,作为指挥员要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确保人员安全。
提高地下空间火灾扑救能力,需要掌握地下空间和地下空间火灾的特点,了解掌握各类地下空间的建筑结构特点和内部消防设施情况,牢记地下空间火灾的特点和相应的处置对策,制定灭火救援预案,区别看待各类地下空间,分类研究,有区别性地制定扑救方案。